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

我做的梦是彩色的。我闭着眼睛想一只红色的箱子,想它的铜锁扣被手摸的地方的锃亮;想一盆花,想它的角质的绿叶它的娇嫩的花瓣;想一个人的脸,想她脸腮的绯红眼睛的亮泽。
都是彩色的,而且很清晰。这可能源于对故乡红砖厝的记忆。
尤其在异地他乡,一闭眼睛,它就出现在我的脑海里,那屋脊,那燕尾厝角,那瓦筒瓦当、檐前滴水、大厅天井,总是历历在目。
不过,印象最深的是墙壁,红砖墙、石墙、灰墙、土墙,尤其是出砖入石的那种老墙,有的还是一沓沓瓦片和一块块花岗岩组合起来的老墙。
那砖是故乡的红色泥土经了红色的火焰烧成的,两种红色产生了一种永恒的色调,特别是雨后,它红得让人心里很踏实,令人对家有了一种归属感。
上边的青苔、雨水的漏痕,形成各种图案,曾勾起很多童年的想象。还有墙上的石雕、砖雕、木雕,有的是飞禽走兽花鸟鱼虫,有的甚至是一组组民间喜闻乐见的故事,它常常让人留恋难舍。
据说,墙壁有一种功能,会录下很多往昔的声音,在某些时刻重新播放出来。于是,我凭借有限的知识到五店市去听墙。“玉兰花——”“土笋冻——”那种叫卖的甜甜的声音隐隐约约从小巷那头贴着红砖墙滑了过来,亦真亦幻,不见人面桃花,便又缥缥缈缈。
晋江城市改造,拆掉一个一个村子,一片一片房子,拆得让人有点心慌,而后高楼拔地而起,让人仿佛置身在异地。人们的目光寻寻觅觅,发现就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保住了五店市,于是心里有一种喜悦、一种欣慰、一种把握。
历史有很多曲折,改革开放前,这里的人再次被捆绑在土地上。这几十年,这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晋江人懂得路的意义,建市时就集资建了机场,接着又建万吨码头,又有高铁从这里穿过,世纪大道是这一带最宽的路……一切变化都是从睡不着觉开始的。
保留五店市就是珍藏历史,使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回到这里,都能找到故乡历史沿革的大门。
我在五店市听墙,发现这是一堵堵有着太多的古可讲的老墙。
我相信,这里还有南曲的段子,有《因送哥嫂》《梅花操》《管甫送》。不过,听墙只能随缘,不能操之太急,五店市有听不尽的老墙。我们可以一遍遍地听,一次次地感受。
节选自许谋清《每一次涨潮都换一波水》
THE|END